培正口琴隊編年史 (1951-1964)

培正口琴隊編年史 (1951-1964)

劉森坪(正社)、區作燊(光社)、彭澤蕃(正社)及梁乃森(光社)集體記憶提供
區作燊(光社)2015年5月整輯

(甲) 成立期 (1951-1954)

成立於一九五一年,宗旨為提高各同學對音樂之興趣及指導如何學習吹奏的技巧。敦請口琴家黃慶勳先生擔任教練,讓同學們免費參加,也可以豁免上音樂課。參加的同學越來越多,能手輩出;瑩社之翁建策同學、陳堯初同學和關澤培同學曾獲二次高級口琴公開賽冠軍。全賴他們的努力,口琴隊才有日後的輝煌成就。校方對口琴隊的扶育不遺餘力,當時的李主任在赴日本時,特為口琴隊李孟標購買供專業口琴隊用之日本製蝴蝶牌 Orchestral Series 中音及低音口琴及西德製和來 Hohner 供專業口琴隊用之和絃口琴 Chord。但礙於學員演奏技巧未臻成熟,組隊計劃未能實現;至一九六○年後,部分殘存樂器還在使用中。
為誠社同學籌募印製畢業同學錄經費是第一次以重奏方式公開演出,正當會務蒸蒸日上時,黃慶勳先生因事辭職,口琴隊隊長陳堯初同學亦因赴美升學,會務由黃慶勳先生高足葉惠恆老師統籌,負責撰譜、編譜、培訓及指揮。培訓、製譜、指揮及修理樂器由同學們擔任。

(乙) 啟蒙期 (1954-1955)
在一九五四年,葉惠恆老師鑑於同學們在吹奏技巧水準上之差異,把隊員們分為高級組和初級組。初級組由葉老師負責培訓,邀請對學習口琴有興趣的同學參加;高級 組由關澤培同學負責培訓,翁建策同學擔任指揮。於一九五四年聖誕節時,演奏了葉老師編譜的「沙漠商隊」和「杜鵑圓舞曲」,深獲好評。

趙汝祥 指揮口琴隊藍隊於一九五六年在母校大禮堂演出時之照片( 區作燊 提供)

(丙) 培訓期 (1955-1957)
培訓工作由葉老師的高足輝社馮津、馮渭和李耀庭負責培訓,完成了高級班之培訓,開設中級及初級班。學員多為光社及正社同學,成為日後口琴隊之主要骨幹。一年後,由葉老師擔任指揮,開始以「友誼萬歲」和「漢宮秋月」練習大合奏,於一年內開辦兩次音樂會,吸引了不少同學參加。

一年後,葉老師因教務繁重,馮津出任隊長,成立了由馮 津指揮演奏技巧水準較高的紅隊和趙汝祥指揮演奏技巧水準較低的藍隊,配合同學之技巧水平,增加隊員互相切磋的機會和聯絡感情。
培訓期內,已無校方之指導及支持,會務及樂器維修由隊員義務承擔,獨奏樂器由學員自備;合奏樂譜來自葉老師改編自古典音樂的管絃樂總譜, 培養學員熱愛古典音樂的興趣,建立了口琴隊別樹一幟的風格。薪火相傳,馮津之徒兒亦負上後期參加口琴隊之善社及真社同學的培訓工作,口琴隊隨之壯大,實力 足以成立人數較多的合奏樂隊。比青年會口琴隊在莫朝僊老師領導下更先走一步,也是現今成名的英皇五重奏口琴重奏組的先驅者。

(丁) 輝煌期 (1957-1960)

口琴隊在 莫朝僊 老師指揮下於一九五八年在母校大禮堂演出時之照片( 區作燊提供)

彌足慶幸者,利用一批曾經使用過 的專業樂器,配合隊員的熱誠投入,自從一九五七年春季首次參加香港教育署舉辦之香港校際音樂節口琴隊合奏比賽,以 Mozart:Symphony No.41 Third Movement 參賽榮獲亞軍後,母校曾送贈小量專業用的樂器,計有 Hohner 品牌產製的 Double Bass、Single Bass和Baritone,Butterfly 品牌產製的 Pipe Soprano、Pipe Alto 和 Octave Soprano,也聘請了青年會口琴隊的教練莫朝僊老師來校指導。自此,連年奪得獨奏組、重奏組和合奏組三甲之位,寂寂無名的「培正口琴隊」異軍崛起,技驚全港校際音樂界。
自一九五八年後,隊員除自行改編古典音樂總譜作演奏之用外,亦參加各項社區活動以取得實戰經驗,青年會口琴隊亦曾邀請本校口琴隊員協助其演出並獲好評。

(戊) 湮沒期 (1960-1964)
由於光社 (1959) 及正社 (1960) 之隊員(均主力成員)相繼畢業離校後,洪邁浚任會長,隊員仍有參加青年會口琴隊演出以增加經驗。口琴隊既缺乏學校支持、組織及領導,培訓又後繼無人,斷難持續發展。

於 1961 年間,區作燊(光社 1959)回校積極領導口琴隊隊員繼續練習,循循善誘,隊員虛心及樂也融融地準時出席學習,樂極一時,亦盛極一時。是年,參加香港校際音樂節口琴隊比賽, 區作燊領導口琴隊演奏 Edvard Grieg 的 Peer Gynt Suite 中的 Solveig Lied,獲得優異成績。洪邁浚於一九六二年畢業離校後,朱鎮龍接任會長,莫朝僊老師任教口琴班,口琴隊仍維持每星期練習一次,在早會中演出的機會不多,已不再有 能力參加香港校際音樂節口琴隊合奏比賽。銀樂隊漸立雛形,廣收隊員,多位口琴隊隊員被吸納參與。口琴隊力挽狂瀾,歇力招募口琴隊隊員,多位同學既是口琴隊 成員,又是銀樂隊成員!於一九六三年三月九日(星期六)在 E102 室舉行口琴隊的「最後」一次晚會。

一九六三年至六四年由李齊道接任會長,一切交予莫朝僊老師負責,亦難與時勢抗衡。口琴隊隊員加入銀樂隊後,一去不返,餘下者已是寥寥可數矣!口琴隊的「最後」一次公開演奏在一九六四年的某一個活動中,口琴隊餘部和回校支持的洪邁浚演奏一曲 Symphony No. 41 in C (Jupiter) 的小步舞曲,從此既成絕響,餘音不再了。

由左至右 為梁乃森 、彭澤蕃、 劉森坪 和陳炳璋於一九五九年在為青年會貧 童義演時之照片(劉森坪提供)

葉惠恆老師(1943鋒社)是享譽世界樂壇之香港兒童合唱團創辦人葉惠康博士之兄長,在五十年代任教母校中學部,是當時香港管絃樂團之中提琴手。

「附錄一」隊員芳名錄:

啟蒙期:關澤培(誠社)、翁健策(瑩社)、馮    津(輝社)、
李耀庭(輝社)、馮    渭(銳社)
全盛期:許有光(光社)、梁乃森(光社)、李岳忠(光社)、
區作燊(光社)、唐上元(光社)、陳炳璋(光社)、
趙汝祥(光社)、劉森坪(正 社)、彭澤蕃(正社)、
譚天銘(正社)、林佑家(正社)、唐安仁(正社)、
袁慶祥(善社)、容可度(善社)、余光源(善社)、
蔡宗磐(善社)、王旦華(善 社)、陳長征(旭社)、
洪邁俊(旭社)、李仕沅(真社)、朱鎮龍(真社)、
翟偉豪(真社)、周修通(真社)、曾劍平(真社)、
陳振榮(真社)、陳振雄(真 社)、劉德伍(真社)、
李士英(協社)、李齊道(協社)、李毅強(恆社)、
李兆鏞(恆社)、胡小樂(恆社)、管家枬 (善社)、
蕭杰生 (旭社)

(許多隊員業已失卻聯繫,名字多已遺忘,敬請各隊員或同學提供資料。)


「附錄二」凱旋錄:
於一九五七年,口琴隊在葉惠恆老師指揮下,首次參加全港校際音樂節之口琴隊合奏比賽,以莫札特之 C 大調第四十一號交響樂第三樂章的「小步舞」參賽,旗開得勝,勇奪亞軍。評判員的評語中有「too much wrong noise」一語,由於樂器古舊的事實,因而音準欠佳,非戰之罪也。

 

為求爭取演奏經驗,劉森坪、陳炳璋、彭澤蕃和梁乃森四個小伙子毅然參加麗的映聲舉行電 視專長決賽,以一曲 Blue Hawaii 面試,在初賽及複賽中均順利以首名晉級;決賽之夜,樂器方面仍取得最佳演出,總成績更是全港殿軍,華僑日報亦有刊載。賽後,節目編導孫述憲先生更戲言邀請 於特別節目中演出。

劉森坪 、 陳炳璋 、彭澤蕃和梁乃森於一九五七年參加 麗的映聲 舉行電視專長決賽獲獎後在 華僑日報 刊載之照片(梁乃森 尊翁提供)
譚天銘指揮口琴隊在一九五九年參加全港學界音樂節之口琴隊合奏比賽獲得冠軍殊榮後於頒獎禮表演時之照片(劉森坪提供)

 

一九五八年,口琴隊第二次參加香港校際音樂節比賽,項目計有:口琴隊大合奏及高級組口琴獨奏。口琴隊合奏組比賽為第五名,高級組口琴獨奏比賽中,劉森坪以技巧困難及深奧之 Vaughan Williams: Romance 參賽榮獲冠軍。

在 一九五九年,於參加全港校際音樂節之口琴隊合奏比賽上,由譚天銘擔任樂隊指揮,許有光領導,演奏巴哈之 D 大調序曲中的「G 絃上的詠嘆調」參賽,以平衡的中音口琴音色,深獲評判嘉許,盛讚譚天銘為一出色之年青指揮,勇奪合奏組冠軍殊榮。

青年會口琴隊 於一九五九年邀請 林佑家 (前中)及 區作燊 (前右)在麗的呼聲電台錄音時之照片( 區作燊 提供)

口琴四重奏比賽中,劉森坪、袁慶祥、彭澤 蕃和梁乃森以 Mozart: Eine Kleine Nachtmusik First Movement 參賽,幸不辱命,力挫頑強對手,為母校首奪冠軍殊榮。劉森坪亦於一九五七年至一九五九年參加公開組口琴獨奏比賽中蟬聯三屆冠軍,一九五九年,劉森坪以本港 夏里柯教授作曲之 Causeire 參賽榮獲冠軍,評判員以「作者之演奏者」來稱譽他。袁慶祥於初級組口琴獨奏比賽中榮獲亞軍,梁乃森亦於香港校際音樂節之初級組口琴獨奏比賽中榮獲嘉獎狀。

於一九六零年,於參加全港學界音樂節之口琴隊合奏比賽上,以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天鵝湖」場景一曲參賽,亦榮獲亞軍。

總結各項演出,各口琴隊員均能大放異彩,自一九五九至一九六零年是收穫最豐盛的兩年。

圖:口琴隊員於一九五九年之旅行照片(朱鎮龍提供)圖:口琴隊員於一九五九年之旅行照片(朱鎮龍提供)

圖:琴譜封面(朱鎮龍提供)

圖: 自左至右為 洪邁浚 、 李毅強 、李兆鏞 、胡小樂(恆社1967)、朱鎮龍和李齊道於一九六三年之演奏照片(朱鎮龍提供)

後記

  1. 重操故業
    二零零九年為光社同學畢業五十周年,梁乃森於二零零八年召募舊隊友劉森坪、區作燊、彭澤蕃及陳炳璋重操故業,於十一月三十日社友聚餐中演出助慶。曲目為「綠島小夜曲」及「大板城姑娘」,各同窗亦隨節奏拍掌鼓勵,演出深獲好評。
    重奏組定期每週於劉森坪醫生診所中練習,歡迎各舊同袍闔興乎來,增添晚趣。於二零一零年二月同學會之春節大會聯歡晚會席上,劉森坪跟朱鎮龍遇上,遂邀請參與為組員,他亦提供不少同袍音訊及寶貴資料。
照片內隊員自左至右為 劉森坪(正社)、區作燊(光社)、彭澤蕃(正社)及梁乃森(光社),於二00八年時攝。
照片內隊員自左至右為 劉森坪(正社)、區作燊(光社)、彭澤蕃(正社)及梁乃森(光社),於二00八年時攝。
照片內隊員自左至右為 劉森坪 (正社)、梁乃森(光社)、 區作燊 (光社)、朱鎮龍(真社)及 彭澤蕃 (正社),於二0一0年時攝。
隊員自左至右為 彭澤蕃 (正社)、梁乃森(光社)、區作燊(光社)、劉森坪(正社)、及 朱鎮龍 (真社),於二○一一年時攝。

 

一九五八年,口琴隊第二次參加香港校際音樂節比賽,項目計有:口琴隊大合奏及高級組口琴獨奏。口琴隊合奏組比賽為第五名,高級組口琴獨奏比賽中,劉森坪以技巧困難及深奧之 Vaughan Williams: Romance 參賽榮獲冠軍。

在 一九五九年,於參加全港校際音樂節之口琴隊合奏比賽上,由譚天銘擔任樂隊指揮,許有光領導,演奏巴哈之 D 大調序曲中的「G 絃上的詠嘆調」參賽,以平衡的中音口琴音色,深獲評判嘉許,盛讚譚天銘為一出色之年青指揮,勇奪合奏組冠軍殊榮。

2. 訓練後進
各組員除自娛外,渴望義務為母校小學重建口琴隊,培養小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認識中外的古典音樂,既可以培訓學生修心養性,年長後也可以從事音樂藝術工作,進而成為音樂家。
經商議及擬定了為培正小學三至六年級學生在課外活動中組成口琴組之計劃,由區作燊、朱鎮龍及彭澤蕃為義務導師,以訓練學生吹奏半音階口琴 為起步點。經與李仕浣校長聯繫及核准後,依照校曆表上課日期之每星期一下午一時至一時三十五分在 C 座 705 室上課,以首志願報名者共四十人,自二零一零年九月二十日起開課。

在二0一一年五月二十一日下午為 培正小學 新級社成立典禮演奏前攝、左為區作燊,中為組員,右為 彭澤蕃 。

在二零一一年五月二十一日下午為 培正小學 新級社成立典禮,口琴組在接 受了約十一小時基本訓練課程後,課程在五月二十三日結束。全體組員表演了 Beethoven:The Ode of Joy 二重奏,在 溫勇杰 主任鋼琴伴奏下,蔡卓澔同學獨奏 了 Brahms:Lullaby in F major,深獲校方和家長好評。

於二零一一年八月接受李仕浣校長邀請後,商議及擬定了為 培正小學 三至六年級學生在課外活動中組成初級口琴組與中級口琴組之計劃。初級口琴組以訓 練學生吹奏半音階口琴為起步點,由 朱鎮龍 及彭澤蕃為義務導師;中級口琴組為 鞏固及熟練以 C 調口琴吹奏 G 調樂譜之技巧,由 區作燊 為義務導師。依照校曆表上課日期之每星期一下午一時至一時三十五分,初級口琴組首志願報名者共三 十人,在 C 座 705 室上課七樓科學室上課;中級口琴組首志願報名者共二十人, 在 C 座 705 室上課。

自二零一一年九月二十六日起開課,口琴組在接受了約十三小時基本訓練 課程後,課程在五月二十一日結束。中級口琴組十六位組員出席了音樂周表演, 在溫勇杰主任之電子琴伴奏下,以 G 調吹奏了 Saint Seans: The Swan,效果良好。

於二零一二年九月接受 張廣德 校長邀請後,由於朱鎮龍要花部分時間與僑居於加拿大子女團聚,無法訓練口琴組初級班組員進修中級班,只可以把口琴組 初級班組員與中級班組員合併為一組,商議及擬定了為 培正小學 四至六年級學生 在課外活動中組成深造班,鞏固初級組的學習基礎,改善中級組的演奏技巧。在開課一個多月後,以 Mancini 所作之電影配樂 Moon River 參加十一月十七日於 培正同學日舉行之表演。由於初級組組員努力學習,成績良好。

在二0一一年五月二十一日下午為 培正小學 新級社成立典禮演奏前攝、左為區作燊,中為組員,右為 彭澤蕃 。
中級組組員在二0一二年四月時攝,導師自左至右為 區作燊 、朱鎮龍及 彭澤蕃
在二○一二年五月二十一日為全體口琴組員結業聚餐時攝, 溫勇杰 主任及朱太鼎力協助

圖:二0一二年十一月十七日於培正同學日口琴組深造班組員表演時攝。

由於區作燊導師在二0一三年五月移民澳洲,忍痛中止課程,有緣再聚。二0一三年結束口琴組,全體口琴組組員合攝。
二0一五年口琴組組員在新春聯歡會中表演後攝。(培正校友提供

本文資料由他們憑集體記憶而提供,區作燊編撰,錯漏之處,懇請原宥及指正。

Copyright © 2024 培正同學會 |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