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庫
首頁 > 「培 正 一 條 龍」問 卷

「培 正 一 條 龍」問 卷


【pdf 版】
致:各學長

自何校監、葉校長於本年 3 月 24 日提出關於培正一條龍的兩方案後,已引起海內外校友強烈反應。鑒於部分學長對「一條龍」認識不多,故同學會定於本年6月25日舉行「培正人交流大會」(會議詳情將於日內公佈),希  學長能踴躍出席了解更多關於「一條龍」的資訊。另為廣泛徵集學長意見,同學會特設問卷調查,冀各  學長盡速填寫擲回,待本會收集後一併轉交校監及校董會考慮。

鑒於此兩方案對培正母校之前途,有極大影響,希  台端能踴躍發表意見,幸勿耽誤。

香港培正同學會
會長 雷禮和
副會長 廖約克    陳德華    呂沛德
方潤江    張廣德    黎藉冠
暨常務理事同啟
2009 年 5 月 19 日

背景資料

「一條龍」政策

香港政府教育統籌委員會於 2000 年 9 月發表了一份名為《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議》的報告書,當中提出了「一條龍」辦學模式。在此模式下,中學部分將「有足夠的中一學位全數收取所屬小學的小六畢業生」。惟各中、小學須符合以下三項原則,方可向政府申請採用此辦學模式:

  1. 「一條龍」中學和小學應有相同的教育理念,並須致力加強中、小學教育的連貫性。
  2. 中學的中一學位必須多於小學的小六畢業生人數,以收取全數小學部的學生,並須預留部分學位讓其他小學的學生仍然有機會入讀。
  3. 中、小學必須屬於同一類別的資助模式,以確保大家的收生尺度一致。

配合政策的方案

此三原則中之第一條,實為母校百多年來所堅持者,此三原則中之第一條,實為母校百多年來所堅持者,紅藍精神亦由於此。此外,培正小學(簡稱「培小」)約於 2005 年起已開始削減收生人數,目前小學每班已由 40人逐年減至 30人,亦符合第二條原則的要求。至於第三條則為難題所在,因母校中、小學分屬津貼及私立學校,資助模式不一。據此,中學必須由津貼改為直資,或小學申辦轉為津貼。否則便面臨「斷龍」。

為配合最遲於 2019 年結龍,政府給予決定是否執行「一條龍」的限期為 2012 年 5 月,惟此期限並無考慮對幼稚園學生的影響。如把幼稚園考慮在內,則培正作為一間負責任的教育機構,於 2009 年底招收 2010 年入讀幼稚園學生時,便須宣佈是否執行「一條龍」,以便入讀學生之家長有所抉擇。

有鑑於此事急不容緩,本年 3 月 24 日,部分學長邀約校監、中小學校長及部分校董會議,母校「一條龍」問題。會上,何校監與葉校長提出了兩個方案(方案詳情方案詳情記載於《影響「培正是一家」前途的兩個方案》)中:

  • 方案一:最簡單並配合政府政策的方法,即採取報告書所述之「一對一」模式:培正中學(簡稱「培中」)與培小結龍;而結龍的條件是培小保持為私立學校,培中於 2019 年起轉為直資中學,可毋須經過篩選,全數收取培小學生。(理論上,培中可保留為津貼,而培小從私立轉為津貼,便符合「一條龍」的第三個原則。惟政府早於年前因政策問題拒絕接納私立轉為津貼的申請,因此,餘下唯一方法,便是把培中轉為直資。)

  • 方案二:擴展培正教育事業,即:培中(培正道 20 號,簡稱 PC1)維持現行津貼模式,收取培小成績較好的學生(惟目前家長擇校趨勢是:成績好的未必願意入讀 PC1 津校);而另成立一所「直資」或私立中學(可能實行英語教學模式或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IB),簡稱 PC2),收取餘下學生。

校友意見和理據

此兩方案經詳細分析後,同學會認為方案二既非過去數年來大家所討論的「一條龍」,亦不符合政府的「一條龍」定義(詳情見同學會網頁內「一條龍討論區」中《第二個方案並非一條龍方案》)一文)。如以此提交政府,實與通知政府培正放棄「一條龍」(俗稱「斷龍」)無異。各學長在考慮時請注意這點。

以下簡略比較該兩方案之利弊。如須參考詳細資料,請見同學會網頁「影響培正前途的『一條龍』」。

方案
方案一(一條龍方案)
  1. 培小畢業生基本上可全數進入培中,亦符合政府原意:學生毌須經歷呈分試及一旦不能原校升讀而須四出奔跑尋找學校之壓力。學生有較多的時間與機會發展和表現其能力。
  2. 絕大部分學生由幼稚園開始就讀培正,十多年同窗共讀,對學校有歸屬感,自少感受校方鼓吹耳濡目染,百年優良傳統紅藍精神更能貫徹保存。
  3. 行政與管理權由學校自行負責,政府甚少過問,在辦學手法、教學語言、課程制定、教職員薪酬架構等各方面可自行靈活決定。
  4. 可酌量收取學費,增加資金提高設施質量,亦可調整薪酬架構、提供老師更多資源。
  5. 符合送子女入讀培正之家長意願 — 接受連續十多年(一條龍)的高質教育。
  6. 在家長對學校及學生的支持下,中小學可將課程重整,去蕪存菁,體藝方面共同配合發展,有利將培正的教育質素提升。
  7. 符合「以學生為本」基本原則。
  1. 學校管理層自主權力大,教職員對工作穩定性的安全感可能減少。
  2. 部分教職員之公積金/退休金可能因學校轉直資而受影響1
  3. 學生成績影響收生,如人數不足,政府津貼減少2,會引致虧損。
  4. 港幣二百萬元以下的維修費用須由學校自行承擔,因此可能需要收取學費3彌補開支。
方案二(斷龍方案)
  1. 政府提供學校日常開支及港幣八千元或以上之維收費用予 PC1,PC1 財政較充裕。
  2. PC1 的學校教職員編制類似政府編制,無須為工作表現而感受壓力。
  3. PC1 的教職員之公積金/退休金不受影響。
  1. 斷龍後 PC1 仍為津貼中學,可自行決定的收生名額為 30%。餘下 70% 在扣除 5% 予留級生後為「非保留學額」,須全數 (65%) 開放予區內所有小六學生。故屆時 PC1 最多只能保證收取 30% 培小學生,這還要看斷龍後津貼制度下之 PC1 管理層是否實行全數 30% 收取培小學生。
  2. 培小學生自幼稚園即受浸信會基督教義教導,斷龍後津中PC1七成為外校生,傳統浸信會基督教學精神會有影響。
  3. 斷龍後,PC1 只收 30% 培小學生,其餘為外校生,缺乏自小培養薰陶,紅藍精神傳統難以延續。
  4. PC1 既為津貼學校,事事須聽命於政府,培正傳統教學恐成絕響,且不能隨便調整老師薪酬、改善老師待遇。
  5. 培小為一私立中文學校,能吸引學生報讀,所賴者惟「直入培中」而已。一旦斷龍,要進 PC1,培小學生與區內其他小學學生機會均等;月收數千學費之培小,日後可能再難以招徠學生。
  6. 如 PC2 為直資,其財政問題與方案一所面對的無異。如 PC2 為私立,則學校每年須籌措數千萬元應付開支,勢必收取高昂學費,令清貧學生不得其門而入,亦不符合「有教無類」精神。
  7. PC1 及 PC2 分家,雖說同一校董會,但因有津貼及直資/私立之別,各自為政。此舉無異分化學生 — 昔日同窗自小被階級化(成績好的往 PC1,稍遜的往 PC2),PC2 學生或羞對 PC1 學生、或產生仇視心態,而 PC1 學生面對 PC2 學生或生驕態;不單添加無謂壓力予學生,亦分散了優質辦學的專注與力度。
  8. PC2 被標簽為二流學校,自我降格;而區內著名英文中學多不勝數,難有家長甘於送子女入讀。
  9. 培正並無管理英中之經驗,而 IB 課程之畢業生能進本港大學之人數絕少(不逾 5%)。PC2 勢必進退維谷,不倫不類,對培正聲譽有損。
  10. 當前培正正為籌建原培小禮堂教學大樓之資金煩惱,建設 PC2 所需龐大資金更百上加斤。
  11. 近年香港出生率一直下降,殺校危機已從小學伸展至中學,新開辦的 PC2 恐難有足夠學生支持。
  12. 違反申請子女入讀培正幼稚園的家長的合理期望:接受連續十多年(一條龍)的高質教育。

1 2019年實行直資時,大部份享有目前優厚公積金之老師已退休。

2 政府按學生人數及參考津貼學校的財政狀況,向結龍後的中學提供日常開支(每位學生每年約港幣三萬元,包括教職員薪酬)。此外,港幣二百萬元或以上之維收費用亦可向政府申領。

3 如培中收取學費,當中最少 10% 必須撥作助學金,使清貧但成績優異之學生毌須顧慮經濟問題。


問卷

請於填妥本問卷後,交回貴社級代表,或逕寄香港九龍窩打老道 80 號香港培正同學會 (Hong Kong Pui Ching Alumni Association, 80 Pui Ching Road, Kowloon, Hong Kong)。學長亦可以傳真 (2715-2100) 或電郵寄回,電郵內只須列出學長姓名、社別、所選方案及其他意見。

姓名: 級社:

我認為下列所選方案最能配合母校未來發展及發揚紅藍精神:

c 方案一(一條龍方案) c 方案二(斷龍方案)

我還有以下其他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