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年 9 月 12 日,秋高氣爽。北京。
一百多位培正弘社同學和親友坐飛機、火車到北京後,被送到清華大學近春園賓館,共同歡慶畢業離校 55 周年之聚。五年未見,同學們興高采烈,互相擁抱、握手,共叙離別之情。
當晚,於賓館舉行歡迎晚宴。朱樹椿代表北京籌備組、社長蘇君樂向各位致歡迎辭,關潔代表廣州母校向大家致候。
9 月 13 日,在賓館用過早餐,同學們分乘四輛大巴前往天安門廣場。車子停下,大家向北步行至天安門城樓。首先搶入大家眼睛的是東面的正陽門,正陽門不僅高大雄偉,樓後面還加了一個檐子來,使這座箭樓更加美麗。其後,依次是毛主席紀念堂、人民英雄紀念碑,廣場西側是人民大會堂。走過隧道,便是天安門城樓了。天安門城樓是我國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的地方。
乘電梯至天安門城樓頂上,向南一覽,只見世界上最大的天安門廣場展現眼前,中國博物館、人民大會堂立於東西兩側,人們經金水橋陸續進入天安門城樓,一種中國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從天安門城樓下來後,經端門,便站於午門前。午門是紫禁城的正門,它紅墻黃瓦,平面呈「凹」字形,共有五個門洞。進了午門,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前後排列在三層白石台基上。太和殿就是所謂「金鑾殿」,露台上東設日晷,西設嘉量(標準量器)。這三座大殿是明清時封建皇權的象徵。
三大殿之後是帝后的寢宮和活動場所。它們依次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乾清宮內正面掛有「正大光明」匾,這個場面我們在電視、電影中常見。交泰殿陳列有銅壺滴漏和大自鳴鐘。坤寧宮是皇后居室,其中陳列了光緒大婚時的洞房布置。
出了後三官便是御花園,出了御花園便是故宮的北門 — 神武門。我們這時已是人困馬乏,但是這要步行一段路經崇禎自縊處的景山公園大門,向西轉北入北海公園,再進仿膳餐廳。這時有人嘆道:從天安門至此,我們已步行了七個小時了。仿膳餐廳設於漪瀾堂,正面的一桌據說是帝后吃飯的,布置得金碧輝煌,有宮女打扮的服務員上茶。我們肚子餓極了,顧不上禮儀,坐下,吃桌子上擺滿的小吃,過後服務員才通告說有碗豆黃、芸豆卷、小窩頭、肉末大餅…… 等等。正菜上來,有荷花里脊、油攢大虾,還有記不清名字的一大堆。
吃飽了。總算賞到了御膳是什麼味道。步出餐廳,沿著北海湖邊,過白塔山下,經團城出北海公園,上車。汽車裝著我們經過新世紀壇、元大都遺址(轄口),回到近春園進行集體照相。
晚上,在賓館廳舉行慶祝晚會。餐廳正面掛著「熱烈慶祝培正中學弘社畢業五十五周年」的橫額,只見餐廳里坐了不少貴賓,他們是:
- 全國僑聯經濟部陳華部長
- 全國僑聯盧惠紅女士
- 北京培正同學會常務副會長蔣建國(誠社,蔣光鼐將軍之子,北京市政協副秘書長)
- 第一副會長馬竹梧(虹社,曾任冶金部自動化研究院副院長、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 副會長林龍卓(堅社,前林業部資源司司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 李啟盛(偉社,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高壓研究所所長,副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 副會長兼秘書長冼焜虹(誠社,北京職業技術師范學院中文系副主任,副教授)
- 副秘書長林其犖(誠社,北京燕山石化公司高級工程師)
- 黃國俊(鵬社,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研究所及腫瘤醫院教授,外科主任,美、英、澳醫學會外科名譽院士)和夫人郭淑如
- 黃飛立(翔社,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前指揮系主任)及夫人趙方幸(培社,中央音樂學院教授)
- 黃翠芬(毓社,中國解放軍軍事科學院醫學研究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 潘漢典(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法學研究室主任,中國法學會名譽理事)
- 佘銘鵬(斌社,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名譽所長,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教授,中華醫學會理事,國際病理學會理事)
- 黃 樞(斌社,前中共中央候選補委員,前全國政協委員,前林業部科技委副主任,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 陳 思(陳念祖)(昭社,新華通訊高級編輯,駐美國特派記者,曾任廣州市學聯秘書長,共青團中央國際聯絡部科長)
- 關 治(匡社,清華大學教授,長期擔任全國高考數學命題組組長)
以上學長們大多曾擔任北京同學會歷屆正、副會長、秘書長、名譽會長;
- 廣州協和女子中學校友李卓寶(前清華大學團委書記,前教育部部長何東昌夫人)
- 許美如(制圖專家,許君傑社友之妹)
- 蘇碧顏(原《人民畫報》高級編輯,西班牙語專家)
- 廖克衛(解放軍師級科學研究員,無綫電通訊專家)
- 弘社已故同學遺孀麥濟誠夫人劉妙桂(Lucy Mark)女士
- 余伯偉夫人王詠裳女士、崔醒民夫人陸瑞英女士
宴會開始,唱校歌。社長蘇君樂致辭,他說:我們自從畢業 35 周年慶典起,五年一聚,現在已是畢業 55 周年了。這 20 年來,我們弘社聯系起來的社友愈來愈多,還做了兩大件大事,其一是倡議建立馮棠基金會;二是在培正商學院樹立前校長黃啟明銅像。我們出版了一本同學錄,為校名而努力。其中,王文運、余伯偉兩位同學功不可沒。
全國僑聯陳華部長致辭,她說:培正培養出了許多人才,有了他們,偉大祖國一定繁榮富強,祝大家身體健康,合家幸福。
北京同學會蔣建國學長致辭,他說,在北京,弘社同學人數多,對北京同學會貢獻大,歡迎大家再到北京來。他向大家送禮,就是北京同學會的 VCD 片。其後,馬竹梧、林其犖、陳思也致辭。協和校友李卓寶學長也表示了祝賀。弘社也向北京同學會送了禮。
宴會菜餚豐富。潘漢典學長逐台獻酒,大家回憶在培正紅藍園地裡幸福快樂的日子。席散後,同學們互相串門聚舊,在此不表。
經過一夜的休息,第二天(9 月 14 日),我們同遊慕田峪長城,慕田峪在北京市懷柔區。這裡原是懷柔縣,現改為區。車子經過區鎮不遠,就是慕田峪長城了。我們下了車登石路上山,乘纜車至頂,只見長城自北蜿蜒分為東西兩道,順着山勢而去。長城從戰國時代開始修築,在二千多年的過程中,規模浩大,工程艱巨,這是中華民族文化的象徵,也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和光榮。這裡的烽火台是長城中距離最短的,每遇敵情,白天便燒狼糞,晚間則舉火以報警,故名烽火台。同學們紛紛舉起照相機拍照留念,大部分則「遠征」至烽火台,走了一關又一關,從烽火台洞眼往外看,別是一種感受。
詩云:「不到長城非好漢」。烏拉,我們都當上好漢啦!
午餐在當地餐館吃農家菜又是一番風味。
下午驅車前往唐代千年古剎紅螺寺。該寺門前有一大牌坊,上書「京北巨剎」牌匾。寺依山而築,不外乎天王殿,大雄寶殿等等,在東邊有彌勒大肚佛及五百羅漢,西邊有兩座一米多高的白色紅螺塔。寺前有一數米高的小瀑布,前立有「青龍山」三字的石碑。大家坐立在巨剎前拍照留念。
晚宴到鴨王烤鴨店吃烤鴨,大家把烤好切開的鴨子和着蔥包起來,醮着醬料吃,別是滋味。
匆匆忙忙吃完要上路,到哪里去?前門老舍茶館。幹什麼。欣賞北京特色文藝表演。
老舍茶館據說是由老舍(舒舍予)之子創建,經二十多年之經營,現分設四個茶座。自開業以來接待過數十位外國元首,眾多社會名流和數百萬中外遊客。此處常有大導演、名腕登台演出。為老藝人提供演出陣地,使民族文化後繼有人。我們看的是綜合演出,台上表演有十個節目,坐着欣賞單弦、蹬技、雜技、相聲、魔術、變臉等節目,邊看邊嚐各種京味十足的風味小吃。該館布置古色古香,深嘆中華民族文化的魅力感人至深。
席散,上車回清華。途中觀看北京夜景,感到北京的夜景是國內一絕,是其他城市所沒有的。
15 日,上午遊頤和園。頤和園是我國現存最完整和規模最大的皇家園林,主要由萬壽山和昆明湖組成。清朝開始建園,英法聯軍侵入北京全被焚毀。後慈禧太后動用海軍經費開始修復、解放後成為公園,主要殿堂均按清末原狀陳列。入東門後,到昆明湖旁的知春亭,在此可觀全園景色,同學們多在此拍照,該亭之東有三層文昌閣。出知春亭沿湖邊走,向北是園中最負盛名的長廊。長廊全長 728 米,共 273 間,其枋樑上繪有八千多幅山水、人物、花鳥彩畫。半途中出現排雲門,牌樓名「雲輝玉宇」,再往前走便是兩層的石舫。由於主建築群仁壽殿、佛香閣等正在裝修不開放,我們只好走馬看花般遊覽,出北門而離開。
午餐在娃哈哈餐廳吃過,兵分兩路。以王府井為主,他們極盡採購之能事,其次則赴天壇。天壇是皇帝祭天之處,此外與故宮頤和園等處以黃琉璃瓦為頂不同,以藍色為頂與蒼天顏色相同,以示皇帝不敢自尊。我們從南門進入,迎面就是築在三層台階上圜丘壇,中心是一塊圓形大理石,當你站在其上擊掌時,會聽到回聲,不過現在遊客多了,人聲嘈吵,已聽不見回聲了。往北去是皇穹宇,是供奉皇天上帝和皇帝祖先神主之處。其外是圓形圍牆,如果兩個人站在東西兩牆根互相說話,一百多米以外的人講話可以如講電話般聽得很清楚,以北就是丹陛橋,至祈年殿,可惜正在裝修,從北門而出。
晚上話別晚宴,前天拍的集團照片,發到每人手中,令大家不勝欣喜。之後就是文藝晚會,晚會主持丘建華、黎錫。首先由何厚煌宣佈新社長選舉結果:蘇君樂當選。在鼓掌聲中,新社長就任。蘇君樂征求社刊編輯誰來當,結果:關威民當選。大家再次鼓掌。
接着是由社長對三位已故同學遺孀發獎品。她們是麥劉妙桂女士、崔陸瑞英、余王詠裳女士。發獎前分別由何厚煌、鄺維康、黎錫三位同學介紹她們的事跡。她們也說了幾句感謝的話,很激動,也很動人。
文藝表演開始,首先是潘永建、林添富、關威民的口琴表演。先是獨奏,然後是合奏,下面有同學伴着哼唱,末了是合奏生日歌,大家同唱。
然後是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學生表演,她(他)們表演了花腔女高音、女高音、朗誦、京劇,所得掌聲如雷,又再 encore。後知這些同學是謝志成同學請來的,大家對謝表示感謝!
其間插入抽獎。主持人先朗誦李錦鴻來函。李錦鴻向大會致賀,說因家中喜事重重,未克參加,向大家致送禮品。他的禮品豐富,還有一些同學也奉獻了不少禮品。廣東同學帶來了月餅,切開分送大家品嚐。在舞曲聲中,大家紛紛下場跳舞。
大會對第一次參加五年、十年聚會的同學表示歡迎,他們是:關紉蘭(美國)、李保羅夫婦(美國)、黃保漢夫婦(澳洲)、張炳權(貴陽)、吳光濤(香港)、李金培(廣州),希望他們以後繼續參加大聚會。還應表揚的是陳冠儔,他提前幾天到了北京,本想如期到會,但不幸弄傷了腰,在床上躺了兩天,到最後一天仍堅持到會。
在「團結就是力量」的歌聲中,大家手搭著肩跳起舞來。最後,在「友誼地久天長」(Auld Lang Syne)樂曲中大家手拉手,唱到司儀說:晚會結束,兩年後海南三亞再見!到此,有 85 位同學,連家屬共 148 人參加的弘社畢業 55 周年的慶祝聚會結束。
16 日,大家辦理離開賓館手績。最早離開的是飛赴美國、香港和廣州的同學。有的人意猶未盡,組織起清華半日遊來,他們乘坐清華的校巴,參觀了老清華的二道門、清華學堂、大禮堂、水木清華(清華園)以及各主要建築物,全國最大的學生公寓,最後還遊覽了荷塘(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即據此寫成),憑吊了近春園遺址而罷。下午,赴山西旅遊和廣州乘火車的同學們出發了,一直守候在近春園賓館送客的北京同學們這才鬆了一口氣,他們說,這次活動,好在沒有人身體出問題。
北京同學們籌備了兩年的活動,再次體現了培正的「至善至正」的紅藍精神。北京同學們,你們辛苦了!但願別後大家身體健康,兩年後再見!